个体工商户的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分析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类型 > 个体经营法律知识

个体工商户的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分析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1-28

 
23913
个体工商户是我国特有的一类商事主体,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8月底,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6267万户,资金数额5.1万亿元,平均每户个体工商户可带动2.9人就业。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你解答个体工商户的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属性

根据《民法通则》第二章“公民(自然人)”的规定,个体工商户是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自然人。而根据《个体工商户条例》第2条的定义,个体工商户是指有经营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条例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自然人。因此,个体工商户在民事程序及实体法律上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与法人存在本质区别,也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的“其他组织”的一种形式。

个体工商户民事诉讼主体的确定

根据法律规定,个体工商户的正当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个体工商户依法享有其经营的资产和合法收益,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其他法律责任。当发生争议需要诉诸法院时,个体工商户的诉讼主体的确定以及权利保护和义务承担的问题成为解决争议的首要问题。特别是在最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开始施行后,如何确定个体工商户的诉讼主体成为争议焦点。

一般情况下,个体工商户的诉讼主体

根据最高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41条和《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6条的规定,个体工商户在民事诉讼中,应以营业执照登记的业主为诉讼当事人,并在诉讼文书中注明其字号。个体工商户的业主作为原告、被告或第三人,其诉讼主体是适格的。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字号不能作为诉讼主体参加诉讼,只能在法律文书中注明其字号。

实际经营者与业主不一致时的诉讼当事人确定

在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上所登记的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的情况。根据最高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6条第2款的规定,当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时,应以业主和实际经营者为共同诉讼人。业主和实际经营者在诉讼过程中是必要共同诉讼人,必须一同起诉或应诉,人民法院对他们所主张的权利或义务必须合一进行审理,一并作出判决。如果仅有业主或实际经营者单独参与诉讼,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另一方为共同诉讼当事人。如果已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原告,可以不予追加。对于既不愿意参加诉讼,又不愿意放弃实体权利的业主或经营者,法院仍应追加为共同原告。依法追加以后不参加诉讼的,并不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和依法作出判决。

个体工商户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诉讼主体资格

根据《个体工商户条例》的规定,个体工商户有权招用职工,成为用人单位,并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及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因此,在与劳动者形成劳动合同关系时,个体工商户与其他经济组织一样,具有相应的独立性,能够独立享受和承担劳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根据最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9条的规定,劳动者与个体工商户产生的劳动争议诉讼,应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字号为当事人,并在诉讼文书中同时注明该字号业主的自然情况。这表明,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个体工商户的字号应作为诉讼主体。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规定和操作方式仅适用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于其他普通民事案件,个体工商户仍应以营业执照登记的业主为诉讼当事人。

延伸阅读
  1. 个体户经营劳动关系的定义
  2. 公司缺少法人能宣布破产吗
  3. 稽查局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如何认定
  4. 私人借款破产了债务还需还吗
  5. 施工合同十大注意问题项目经理必须注意

公司类型热门知识

  1. 金融债务负担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公司上市的条件
  3. 股份有限公司解散员工:补偿权益是否存在?
  4. 判断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性质:五个判断要点?
  5. 职权的概念是什么
  6. 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面临的瓶颈有哪些,如何解决
  7. 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风险怎么防控,需要注意什么
公司类型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