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12-05
美国是世界上股票期权制度最发达的国家。早在1950年,美国国会就正式对限制性股票期权进行了相关立法。随后,在1964年,美国取消了限制性股票期权,取而代之的是附条件股票期权。然而,到了1976年,附条件的股票期权在美国被终止,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没有产生新的替代工具。直到1981年,美国国会引入了激励性股票期权,并将其与非法定股票期权进行严格区分,实行不同的税收待遇。这种股票期权体系一直沿用至今。
除了加拿大之外,墨西哥、哥伦比亚、巴西、智利、委内瑞拉等美洲国家的股票期权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目前还处于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这些国家的股票期权制度在会计和税收方面存在较大的变动性。虽然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的股票期权制度大致沿用美国的体系,但由于各国税收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相应的股票期权税收制度也有明显差异。
英国、法国、荷兰、瑞士、爱尔兰等欧洲国家的股票期权制度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些国家相继在《公司法》或其他专门的法规中对公司股票期权制度进行了相应的立法,使得股票期权的各类制度较为健全。相比之下,德国、意大利的股票期权制度起步较晚,显示出激励机制远滞后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面。
日本、印度、新加坡、香港、台湾等亚洲国家的股票期权制度发展较为迅速。其中,香港地区采用的是认股权制度,与美国式的股票期权制度相比有一定的差别,但仍属于广义范围的股票期权制度。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股票期权制度尚处于发展之中,并且彼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澳大利亚对股票期权的计税办法相对较复杂,而新西兰则沿用美国的股票期权制度体系。
目前,中国尚未有一家上市公司推出标准的获得官方认可的股票期权计划,因此在激励制度上需要进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