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2-07-11
1. 姓名权是自然人享有的权利,包括决定、使用、变更或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这些权利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名称权。如果某个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字号、姓名或名称的简称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并且他人的使用可能导致公众混淆,那么参照姓名权的相关规定来保护。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千零一十四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名称权。
1. 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 盗用他人姓名: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从事某种活动,以提升自身身价或谋求不正当利益。
3. 冒用他人姓名: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4. 盗用和冒用姓名的区别:盗用指盗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是姓名的所有者。例如,A盗用B的姓名,向C声称自己是B的好友,骗取C的信任以获取某种利益。冒用则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是姓名的所有者。例如,A声称自己是B,进行欺骗以获取某种利益。
姓名权的损害是一种非财产损害,它主要涉及精神方面而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因为姓名权体现的是人格利益而非财产利益。尽管姓名权没有财产内容,但与权利主体的财产权有一定的关联,可以间接地导致姓名权主体的财产损害。然而,姓名权的损害本身并不等同于财产损害,不能将姓名权的损害理解为既是精神损害又是财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