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2-05-13
拘役通常适用于犯罪性质较轻微的情况。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渎职罪是适用拘役最为常见的犯罪类型,其次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等。而犯罪性质较严重的危害国家安全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等,适用拘役的比例较低。
除了过失致人死亡罪外,我国刑法分则中的大多数过失犯罪都可以适用拘役,约占全部过失犯罪的95%左右。在同一类犯罪中,适用拘役的也是一些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
在我国刑法分则中,很多条文将拘役作为最低法定刑规定。这些条文中,拘役既适用于犯罪情节较轻微,不需要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也适用于本应判处短期徒刑但具有从轻情节的犯罪。此外,一些规定有管制刑的条文也规定了拘役的适用。在这种情况下,拘役介于管制与徒刑之间。因此,除了上述两种情况,拘役还适用于本应判处管制但具有从重情节的犯罪。此外,在以短期徒刑为最低法定刑的犯罪中,如果具体犯罪具有减轻处罚情节,也可以判处拘役。
拘役的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三十三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的规定,拘役判决生效后,罪犯的亲友可以到看守所探望。然而,在实践中,亲友探望需要遵守看守所的规定和流程,并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每个月可以回家一至两天探亲,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很少有看守所或拘役所等执行这一规定。因此,亲友通常需要到看守所进行探望。
不同地区的看守所对探望时间有不同的规定。有的看守所规定在法院判决生效后即可探望,有的看守所规定在收到法院送达的《执行通知书》后才可探望。因此,在前往探望之前,可提前与看守所联系,了解清楚探望的具体时间,以免白跑一趟。
根据监狱法等相关规定,只有罪犯的亲属和监护人才能行使探监权。然而,现在大多数监狱和看守所也允许朋友进行探望。
探望通常有设定的探望日。不同的看守所规定的探望日不同,有的看守所每周设定一个探望日,除此之外的时间不可探望,有的看守所每周设定两个或更多的探望日。然而,现在的做法一般是,在法定的节假日以外的时间都可以进行探监。
法院判决生效是指一审宣判后的10天内,当事人没有提起上诉,检察机关也没有抗诉,法院判决书生效。如果是二审判决,判决书一经作出即为生效。
在探望在押人员时,需要携带身份证(包括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户口本、户籍证明、军官证、士兵证等)或者能证明与在押人员关系的户口本。如果没有身份证件,将不被允许进行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