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惩罚有哪些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2-04-11
根据规定:犯私分国有资产罪,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犯私分国有资产罪,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关于私分国有资产罪有哪些惩罚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刑事责任
1. 犯罪数额较大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的规定,犯私分国有资产罪,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 犯罪数额巨大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的规定,犯私分国有资产罪,数额巨大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主体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虽然该罪行为单位犯罪,但根据法律规定只处罚私分国有资产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1. 单位分支机构或内设部门的主体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月21日发布的《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的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所有,应认定为单位犯罪。即使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没有可供执行罚金的财产,也应将其认定为单位犯罪,而非个人犯罪。因此,对单位分支机构或内设部门私分国有资产的行为,应以私分国有资产罪追究刑事责任。立法之所以规定单位犯罪,而非法人犯罪,是为了能够涵盖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相关组织的犯罪行为。
2.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指在该犯罪活动中具有主要决策责任的国有单位负责人或其他领导人员,具体包括:- 直接作出私分决定的单位负责人;- 直接作出私分决定的单位分管领导;- 参与集体研究并同意研究决定的领导;- 具体指挥私分行为的领导。“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指除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外,其他对该类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即单位犯罪行为的直接实施或协助实施者。具体包括:- 提出私分建议并具体策划私分行为的人员;- 具体组织实施私分行为的人员。在实践中,私分国有资产行为带来的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已成为扰乱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经济犯罪。这种以单位名义实施而使个人中饱私囊的行为,一般涉及人数较多,数额巨大,造成国家财产流失极为严重,侵害了国家财产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