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2-03-0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未签订合同的情况下,符合以下条件的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
(一) 双方有仲裁协议;
(二) 申请中具备具体的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
(三) 申请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仲裁委员会在收到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书后,必须在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书后应立即进行处理,经审查,对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应当决定受理,并通知当事人;对受理条件有缺陷的申请,应当告知当事人进行补正。如果当事人能够在指定期限内进行补正,仲裁委员会也应受理;对不符合受理条件、当事人无法补正或逾期不补正的申请,仲裁委员会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写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并将仲裁申请书副本、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
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在仲裁员名册指定仲裁员及仲裁规则所赋予的其他权利上享有平等地位,同时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因此,仲裁委员会受理申请后,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仲裁员名册和仲裁规则送达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并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在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情况下,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当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其他原因,可能导致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无法执行或难以执行时,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时,仲裁委员会应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将申请提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该法院执行财产保全措施。
当事人或其法定代表人委托律师或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时,应在这个阶段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授权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