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2-03-28
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该罪行。同时,单位也可以成为该罪行的主体。
信用卡诈骗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具体来说,该罪行对国家有关的金融票证管理制度造成侵害,特别是信用卡的管理制度。同时,该罪行也对银行以及与信用卡相关的人的公私财物所有权造成损害。
信用卡诈骗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并且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信用卡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具体行为表现为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
信用卡诈骗罪的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一般情况下,信用卡诈骗案件立案后,警察会在三天内上门抓捕犯罪嫌疑人。如果持卡人的欠款金额达到1万元,并且经过银行两次催收后,逾期时间超过3个月仍未归还,这种行为就构成了信用卡诈骗罪,持卡人将承担刑事责任。当银行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立案侦查后,通常可以迅速抓捕嫌疑人。
信用卡透支是常见现象,但如果超过规定期限,并经过银行两次催收后三个月内仍未归还,根据刑法,将被视为恶意透支。如果持卡人故意更改银行预留电话,以逃避银行的催收,则被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持卡人仅仅经过催收而不归还,但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则不构成恶意透支。另外,如果持卡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银行没有对持卡人进行催收,或者持卡人在开始透支后的两次催收后3个月内已经归还欠款,也不能认定为恶意透支,因为不符合法定构成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