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2-02-28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因此,在建筑劳务合同中,如果一方不履行合同条款或者履行条款不符合约定内容,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双方可以协商确定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情况下,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如果对方还遭受其他损失,应当赔偿这些损失。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违约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如果迟延履行约定的违约金,违约方在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债务。
1. 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合同的一方必须是法人或组织(用人单位),另一方必须是劳动者个人;而劳务合同的一方可以是法人、组织或公民,双方主体可以同时为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2. 主体性质及关系不同: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间除了存在财产关系(经济关系),还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除了提供劳动,还需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规章制度等,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职工。而劳务合同的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彼此之间无从属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各自独立、地位平等。
3. 用人单位的义务不同:劳动合同的履行受国家干预,为了保护劳动者,用人单位必须强制性地履行许多义务,如交纳社会保险、支付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等,这些义务不得协商变更。劳务合同的雇主一般没有上述义务,双方可以约定或不约定这些内容。
4. 违约产生的法律责任不同:劳动合同违约或非法履行的责任不仅包括民事责任,还包括行政责任。例如,如果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补足工资,拒绝支付的,劳动行政部门还可以给予警告等行政处罚。而劳务合同只产生民事责任,包括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不涉及行政责任。
5. 纠纷处理方式不同:劳动合同纠纷应先到劳动机关的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不服仲裁结果的一方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而劳务合同纠纷可以直接诉讼,也可以通过双方协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