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人员没有报告离开居住地会怎样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缓刑法律知识

缓刑人员没有报告离开居住地会怎样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2-02-28

 
209027
缓刑人员离开居住地没有报告的,经县级司法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使用电子定位装置,加强监督管理;如果脱离监管的,可以提出撤销缓刑建议收监。关于缓刑人员没有报告离开居住地会怎样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缓刑人员未报告离开居住地的处理方式

1. 使用电子定位装置加强监督管理

如果缓刑人员离开居住地未报告,经县级司法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采用电子定位装置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2. 提出收监执行建议

如果缓刑人员拒不改正警告或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执行地的县级社区矫正机构将提出收监执行建议。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第二十九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对缓刑人员离开居住地未报告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明确规定。

适用缓刑的条件

1. 犯罪情节较轻

(1) 犯罪性质:对于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一般不适用缓刑的犯罪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强奸和抢劫等严重刑事犯罪。

(2) 犯罪主观方面:对于犯罪目的和动机恶劣,犯罪主观恶性大的罪犯,一般不适用缓刑,如惯犯、累犯或有犯罪前科的人。

(3) 犯罪手段和危害后果:对于犯罪手段残忍,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后果的罪犯,不宜适用缓刑。

2. 有悔罪表现

(1) 认罪态度:犯罪分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是否真心悔悟,并通过积极坦白和交代来表现。

(2) 投案自首和立功表现:投案自首和立功表现反映了犯罪分子人身危险性的减弱,通常可以作为宣告缓刑的参考因素。

(3) 犯罪中止或犯罪后积极退赃等行为。

3. 无再犯罪危险

主要考虑犯罪分子是否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并承诺不再犯罪。

4. 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主要考虑犯罪分子是否获得被害人的谅解以及当地政府、居民委员会和部分市民的建议等。

法律依据:

根据司法实践和相关法律规定,适用缓刑的条件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核定。

延伸阅读
  1. 有期徒刑缓刑期满后如何解除?
  2. 受贿罪适用缓刑的条件
  3. 公职人员判缓刑后司法局的流程
  4. 妨害公务可以缓刑吗
  5. 缓刑一定要有担保人吗

刑罚运用热门知识

  1. 学术造假的处罚方式
  2. 言语激怒导致打架的责任
  3. 犯罪分子患有心脏病是否会免除刑事处罚
  4. 涉嫌贩毒数量少证据不足有3人指证没物证怎么判刑
  5. 窝藏吸毒罪的判决依据及处罚
  6. 威胁恐吓骚扰的立案程序
  7. 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责任
刑罚运用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