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2-01-20
危险驾驶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危险驾驶行为危及公共安全,给不特定且多数人的生命、身体或财产带来潜在危险。
危险驾驶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并且情节恶劣。
危险驾驶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该罪的主体。实践中主要是机动车驾驶员。
危险驾驶罪的主观要件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但希望或放任这种状态的发生。
危险驾驶罪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根据该法条规定,驾驶机动车在道路上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将被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对于前两项行为,如果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对第三项或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将依照法律规定受到处罚。如果同时构成其他犯罪,将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在判断罪与非罪时,需要主要考虑追逐竞驶行为是否达到了“情节恶劣”的程度。如果没有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就不能认定为罪行。对于何为情节恶劣,既要总体把握危害公共安全的标准,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别对待。至于“醉驾”,已有明确的标准,未达到“醉驾”标准的将被视为行政违法行为并受到相应处罚。
危险驾驶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而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交通肇事罪在客观方面是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而危险驾驶罪在客观方面是行为人在道路上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交通肇事罪以发生重大事故和造成严重后果为入罪条件,而危险驾驶罪以行为客观上具有公共危险为入罪标准。
危险驾驶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都属于故意犯罪,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发生严重后果为入罪条件,属于具体危险犯。而危险驾驶罪不以发生严重后果为入罪条件,属于抽象危险犯。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危险方法”指的是除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决水以外的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而“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是指与防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决水具有相当危险性的方法。危险驾驶行为的危险性小于这里所指的危险方法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