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出台的医疗纠纷处理新规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法律知识

国务院出台的医疗纠纷处理新规定

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22-01-07

 
204855
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对以往的医疗纠纷处理条例做了不少修改,不少的条例已经和以前的完全不同了,因此了解一下已经改变的法律对以后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的。今天手心律师小编将分享相关信息,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国务院颁布的医疗纠纷处理新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为了预防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章 医疗纠纷预防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恪守职业道德。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诊断、治疗、护理、药事、检查等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完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控措施,定期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隐患。

第三章 医疗纠纷处理

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等途径解决。

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解决医疗纠纷的合法途径,有关病历资料、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的规定,以及有关病历资料查阅、复制的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对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提出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应当耐心解释、说明,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投诉接待制度,公布医疗纠纷解决途径、程序和联系方式等,方便患者投诉或者咨询。

医疗机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发生的重大医疗纠纷。

医患双方应当依法维护医疗秩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危害患者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

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协商解决医疗纠纷应当坚持自愿、合法、平等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尊重客观事实。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规定,并符合本地区实际需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聘任一定数量的具有医学、法学等专业知识且热心调解工作的人员担任专(兼)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不得收取费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所需经费按照国务院财政、司法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时,可以根据需要咨询专家,并可以从专家库中选取专家。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需要进行医疗损害鉴定以明确责任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医学会或者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也可以经医患双方同意,由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委托鉴定。

医学会或者司法鉴定机构作出的医疗损害鉴定意见应当详细论述是否存在医疗损害、是否存在医疗过错以及医疗过错在医疗损害中的责任程度。

第三十九条 医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的程序及效力

当医患双方通过人民调解达成一致意见时,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需经医患双方签字或盖章,并由人民调解员签字并加盖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后方生效。

一旦达成调解协议,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告知医患双方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第四十条 医患双方申请医疗纠纷行政调解的程序

医患双方如需申请医疗纠纷行政调解,应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向医疗纠纷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卫生主管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若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且已被受理,或者已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且已被受理,则卫生主管部门不予受理;若已受理,则终止调解。

卫生主管部门应在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鉴定所需的时间不计入调解期限。若超过调解期限仍未达成调解协议,则视为调解失败。

第四十一条 医疗纠纷行政调解中的专家咨询和医疗损害鉴定

若卫生主管部门在医疗纠纷行政调解中需要进行专家咨询,可从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的专家库中选取专家;若医患双方认为需要进行医疗损害鉴定以明确责任,可参照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进行鉴定。

医患双方经卫生主管部门调解达成一致意见后,应签署调解协议书。

第四十二条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卫生主管部门的保密责任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其人民调解员、卫生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对医患双方的个人隐私等事项予以保密。

未经医患双方同意,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卫生主管部门不得公开进行调解,也不得公开调解协议的内容。

第四十三条 医疗纠纷的诉讼程序

当医患双方经协商、调解无法达成一致时,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四条 医疗纠纷中的赔偿金额

若医疗纠纷需要赔偿,赔付金额将依照法律的规定确定。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医疗机构篡改、伪造、隐匿、毁灭病历资料的责任

医疗机构如篡改、伪造、隐匿、毁灭病历资料,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将给予或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的处分。对于有关医务人员,将责令暂停执业活动6个月以上1年以下。若造成严重后果,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给予或责令给予开除的处分。对于有关医务人员,将吊销执业证书。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医疗机构未经评估审查擅自应用医疗新技术的责任

医疗机构若未经技术评估和伦理审查擅自应用医疗新技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给予或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将责令暂停执业活动6个月以上1年以下。若情节严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给予或责令给予开除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将吊销执业证书。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责任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若有以下情形之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将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若情节严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给予或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可以责令暂停执业活动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未制定和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2. 未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
  3. 开展具有较高医疗风险的诊疗活动,未预备应对方案防范突发风险;
  4. 未按规定填写、保管病历资料,或未按规定补记抢救病历;
  5. 拒绝为患者提供查阅、复制病历资料服务;
  6. 未建立投诉接待制度、设置统一投诉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人员;
  7. 未按规定封存、保管、启封病历资料和现场实物;
  8. 未按规定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重大医疗纠纷;
  9. 其他未履行本条例规定职责的情形。

第四十八条 医学会和司法鉴定机构的责任

若医学会和司法鉴定机构出具虚假医疗损害鉴定意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司法行政部门将依据职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该医学会、司法鉴定机构和有关鉴定人员,将责令暂停3个月以上1年以下医疗损害鉴定业务。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给予或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的处分。若情节严重,该医学会、司法鉴定机构和有关鉴定人员在5年内不得从事医疗损害鉴定业务或撤销登记。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给予或责令给予开除的处分。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尸检机构的责任

若尸检机构出具虚假尸检报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司法行政部门将依据职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该尸检机构和有关尸检专业技术人员,将责令暂停3个月以上1年以下尸检业务。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给予或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的处分。若情节严重,将撤销该尸检机构和有关尸检专业技术人员的尸检资格。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给予或责令给予开除的处分。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的责任

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有以下行为之一,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将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若情节严重,依法予以解聘:

  1. 偏袒一方当事人;
  2. 侮辱当事人;
  3. 索取、收受财物或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4. 泄露医患双方个人隐私等事项。

第五十一条 新闻媒体的责任

若新闻媒体编造、散布虚假医疗纠纷信息,有关主管部门将依法给予处罚。若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将依法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中的行政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工作中,若不履行职责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上级人民政府卫生等有关部门或监察机关将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给予处分。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医患双方的责任

医患双方在医疗纠纷处理中,若造成人身、财产或其他损害,将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若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将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军队医疗机构的责任

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办法,由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

第五十五条 医疗事故的行政调查处理

对于诊疗活动中的医疗事故的行政调查处理,将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六条 施行日期

本条例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延伸阅读
  1. 医疗广告纠纷案例分析
  2. 医疗纠纷营养费应该怎么赔
  3. 济宁医患协会在哪
  4. 医疗纠纷能否增加诉讼请求
  5. 医疗纠纷裁决后多久执行

医疗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被车撞成骨折,对方全责如何赔偿?
  2. 医务人员有告知义务吗
  3. 医疗事故赔偿中的举证责任
  4. 医疗事故鉴定处理程序
  5. 医疗事故责任认定书范文
  6. 医疗事故赔偿死亡赔偿金
  7. 医疗事故处理中怎么进行监督
医疗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的处理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解决途径
  2.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3.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4.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5.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6.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7. 医疗事故等级确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岗位聘用合同范本
  2. 医疗器械销售合同范本
  3. 医疗纠纷答辩状范本
  4. 劳动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