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1-12-29
1、当事人明知他人实施诈骗活动,并为该诈骗活动提供资金的情况,应按照诈骗罪的共同犯罪进行处理。
2、根据当事人在诈骗活动中的作用以及诈骗财产数额等情况,进行量刑。
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并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费用结算等帮助的情况,应以共同犯罪论处。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包括骗取其他非法利益,也不包括金融机构的贷款,因为贷款诈骗罪已在刑法第193条中有特别规定。
2、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1)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可以从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两个方面进行形式上的定义,但实质上都是通过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来达到目的。
(2)欺诈行为导致对方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的错误认识是由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引起的,即使被害人在判断上存在一定的错误,也不影响欺诈行为的成立。
(3)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在陷入错误认识后作出财产处分。
(4)欺诈行为导致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只有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才构成犯罪。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