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24-07-18
个人债务纠纷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当借款人被起诉后,双方可以通过调解来解决纠纷。调解是一种协商解决纠纷的方式,可以在不支付利息的情况下逐步偿还借款本金。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事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在借款纠纷中,只要出借人同意,借款人可以提出任何要求。借款人有权要求出借人放弃利息,只偿还本金,并且可以分期偿还。然而,出借人也有权决定是否同意借款人的要求。如果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该协议将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出借人不同意借款人的要求,那么借款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借款期限届满,出借人催要借款但借款人仍未偿还时,出借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起诉之前,出借人需要注意诉讼时效。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如果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法院将不予受理。为了防止诉讼时效过期,出借人可以在诉讼时效届满前与借款人达成还款计划,从而中断诉讼时效。根据法律规定,新的诉讼时效将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这有利于保护出借人的权益。
在起诉时,出借人需要收集一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这些证据包括债务人的主体资格证明、合同或协议、送货单(需债务人签收)、托运单、欠条以及各种结算票据等。此外,与债务相关的电报、传真、函件等也应妥善保存。对于那些可能灭火或难以取得的特殊情况下的证据,出借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对于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的证据,出借人可以及时向法院申请调查收集。
在起诉时,出借人需要注意诉讼时效。如果借款协议中约定了还款日期,那么诉讼时效将从还款日期的次日起算,期限为2年。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日期,诉讼时效最长为20年。如果超过了诉讼时效再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不会受理案件。尽管如此,出借人仍然可以要求借款人偿还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