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方法与适用条件是什么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1-14
抗辩权是被告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方式,是指对原告诉讼请求进行的抗争,抗辩权的类型有很多,如先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等,抗辩权的行使有一定的方式与条件,那么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方法与适用条件是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方法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原《经济合同法》、原《技术合同法》的规定,并未明确规定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方法。只有《涉外经济合同法》第十七条对此进行了类似的规定,即当事人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时,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但需立即通知另一方。当另一方提供充分保证时,应当履行合同。当事人若没有确切证据来中止履行合同,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然而,这一规定过于笼统。为了填补立法空白,我国于1999年3月颁布的《合同法》对不安抗辩权作出了更具体的明确规定。
一、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方法
根据《合同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若能提供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可以中止履行:
-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 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 丧失商业信誉;
- 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如果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来中止履行债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合同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依照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中止履行后,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如果对方提供适当的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应当恢复履行。如果在合理期限内双方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二、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
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包括:
- 双方当事人因同一双务合同而互负债务。不安抗辩权的成立要求双方当事人因同一双务合同而互负债务,并且这两项债务存在对价关系。
- 后给付义务人的履行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不安抗辩权的行使保护先给付义务人,但有条件限制。只有当后给付义务人的履行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时,先给付义务人才能行使不安抗辩权。后给付义务人的履行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包括: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谎称有履行能力的欺诈行为,以及其他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况。这种履行能力的降低必须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如果在订立合同时就已经存在,先给付义务人若明知此情况而仍然缔约,法律则无需对其进行特别保护;若不知此情况,则可以通过合同无效等制度解决。
- 有先后的履行顺序,享有不安抗辩权之人为先履行义务的当事人。
- 先履行义务人必须有充足的证据证明相对人无能力履行债务。
- 先履行一方的债务已经届满清偿期。
- 后履行义务人未提供相应担保。
-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8条的规定。
三、不安抗辩权的效力
不安抗辩权的效力包括第一次效力和第二次效力。
- 第一次效力:先履行方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应当通知对方,并给予对方合理期限,使其恢复履行能力或提供适当的担保。中止履行既是行使权利的行为,又是合法的行为。当先履行方于履行期满后不履行债务或迟延履行,并不构成违约。中止履行是暂停履行或延期履行的意思,与解除合同的目的不同,其目的在于维持合同关系。如果先履行方解除合同,则构成违约,后履行方可以要求先履行方承担债务责任。先履行方中止履行时,应当通知后履行方,通知方式可以是口头或书面形式。
- 在合理期限内,后履行方未提供担保且未恢复履行能力而要求对方履行的,先履行方可以拒绝。
- 在合理期限内,后履行方提供担保或恢复履行,先履行方应当继续履行合同。后履行方提供担保或恢复履行能力后,先履行方并不摆脱对待给付的危险,因此应当继续履行合同。这体现了不安抗辩权的一时抗辩权的性质。
- 第二次效力:如果合理期限届满,后履行方未提供适当担保且未恢复履行能力,则发生第二次效力,即先履行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