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仲裁机制的特点有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鉴定 >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法律知识

医疗仲裁机制的特点有哪些

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3-10-21

 
188192
近年来,在我国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经常会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患者砍伤医生、护士的报道,而且法院受理医疗方面的案件也不断增加。那么医疗仲裁又遵循哪些原则?医疗仲裁机制的特点有哪些?手心律师网小编给您整理如下。

医疗仲裁机制的特点

一、具有公正性、权威性

医疗仲裁机构作为民间机构,独立于行政机关,仲裁员是兼职的,与仲裁机构无直接关系,从而避免了行政干预的可能。仲裁机构没有级别和地域管辖,当事人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值得信赖的仲裁机构,这样能够避免“人情”等不公正因素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仲裁员的选拔是从公道正派的专业人员中进行,具备严格的条件和高素质,作风正派,因此令人信赖。

二、具有保密性

医疗纠纷案件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新闻媒体经常报道和曝光,但其中部分报道可能误导公众,激化社会矛盾,甚至对法官的公正裁判产生影响。与此不同,医疗纠纷仲裁一般采用不公开审理的原则,整个仲裁程序和裁决都是保密的,仲裁机构成员、仲裁员以及当事人都有保密义务。这样的安排使得整个仲裁过程很少受到外界干扰,为当事人,特别是医方提供了面子,减轻了他们担心声誉受损的顾虑,同时也保护了患者的隐私权,使医患双方可以在和谐的氛围中解决矛盾。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具有快捷性、经济性

医疗仲裁制度可以规定审理期限,并实行一裁终局制,即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医患双方不能再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不能就同一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这充分体现了仲裁方式快捷的优点,克服了过去处理医疗纠纷时存在的拖延和无理缠讼等不良现象。由于一裁终局制的实施,无需多次审理收费,因此仲裁收费一般比诉讼收费低廉。

四、具有专业性

医疗纠纷往往涉及复杂的医学知识和法律问题。由于法官受限于医学专业知识的局限,很难深入了解和判断,可能会影响到公正裁判。相比之下,医疗仲裁机构拥有分专业的仲裁员,通常由医学专家、法学专家和医疗管理专家组成,能够确保仲裁具备专业性和权威性。

以上是医疗仲裁机制的特点。医疗仲裁机制的不断完善有利于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我们网站也提供专业律师服务,欢迎前来咨询。

延伸阅读
  1.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
  2. 仲裁委员会
  3.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改革
  4. 人事争议处理规定
  5. 劳动法一裁终局的例外情形

医疗事故鉴定热门知识

  1. 医疗事故鉴定所需的必要资料
  2. 医疗过错的机构鉴定程序
  3.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所需提交的材料
  4. 医疗事故鉴定条件及程序
  5. 医疗事故: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
  6. 医疗事故鉴定的受理条件
  7. 如何确定医疗事故的等级和责任程度
医疗事故鉴定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