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主体理论的形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复议法 > 行政复议主体法律知识

行政主体理论的形成

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4-05-20

 
187862

行政主体理论的起源

行政主体理论是一种外来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89年一些行政法学论著中。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绝大多数行政法教科书都开始采用行政主体概念,并详细阐述行政主体的定义、种类和资格要件等,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行政主体理论。

行政主体理论的出现原因

行政主体理论在我国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行政法学界对行政组织角度的研究变化

自20世纪80年代行政法学研究恢复以来,许多学者开始从组织学和管理学的角度研究行政组织,或者仅仅对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进行事实性描述。然而,这种情况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不满。他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研究角度来研究行政组织。因此,行政主体理论应运而生。

2. 国外行政主体制度及理论的引入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对国外行政法制度的了解,法国、日本等国的行政主体制度及理论被引入中国。学者们在研究行政组织之外接触到了行政主体这一全新概念,并将其引入到我国的行政法学研究中。

3. 行政诉讼实践的需求

1989年4月4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并于1990年10月1日生效。这标志着行政诉讼制度的全面建立。在面对行政诉讼的问题时,其中之一是如何设定被告制度。尽管《行政诉讼法》已经对此作出了规定,但仍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论证。不久之后,从行政主体的角度解释行政诉讼被告制度的观点逐渐获得学术界的认同。

延伸阅读
  1. 公租房遭遇强拆,如何维权
  2. 行政审批和行政给付的法律特点
  3. 国家赔偿派出机构的分类和责任
  4. 农村征地款纠纷中的主体资格认定问题
  5. 无购房资格能签合同吗

行政复议法热门知识

  1.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基本结构及其法律制度的构建
  2.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与联系
  3.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
  4. 听证程序
  5. 行政复议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6. 工伤行政复议的复议决定书的存在与法律效力
  7. 行政诉讼:保护公民权益的法律救济制度
行政复议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