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的取证调查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妇幼权益 > 未成年保护 > 司法保护法律知识

未成年犯罪的取证调查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4-03-31

 
18710
未成年人犯罪是现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不过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逐渐增加,其中未成年人进行抢劫犯罪活动比较猖獗,那么未成年犯罪的取证调查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取证调查的规定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八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

量刑的考虑

对于未成年抢劫犯的刑罚惩罚,应当以教育和挽救为目的。对符合管制、缓刑、单处罚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条件的未成年抢劫犯,应当依法适用相应的刑罚。

然而,在实践中,对未成年抢劫犯的量刑常常存在两个极端。一方面,有些判决只是简单地按照从轻或减轻处罚原则判决,免予刑罚或判处缓刑的情况很少,导致审判和刑罚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有些判决以教育和挽救为借口,轻率地判处免予刑罚或缓刑,这违背了法律的尊严和刑罚的威慑作用。

事实上,对于每个未成年抢劫案件,应当综合考虑具体情况。例如,是否为初犯、是否为胁从犯、犯罪情节是否轻微、是否满十四但不满十六周岁、是否正在校就读等。此外,还应当考虑犯罪前的品质和表现是否良好,是否因为“哥们义气”或不情愿参与抢劫等原因。同时,对于具有良好家庭环境、学校和社区条件以及对未成年人进行监管和教育的情况,经过综合考察后,可以判处缓刑或免于刑罚,这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挽救。

审判程序中的相关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讯问和开庭时,应当通知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如果法定代理人无法通知、不能到场或者是共犯,也可以通知未成年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的基层组织或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相关情况记录在案。

另外,根据第四百八十四条的规定,法庭应当审查未成年被告人情况的调查报告以及辩护人提交的有关未成年被告人情况的书面材料,并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上述报告和材料可以作为法庭在教育和量刑方面的参考。

延伸阅读
  1. 别人拿我支付宝洗钱报警有用吗
  2. 探索刑事辩护律师的权益?
  3. 非法集资案件如何调查取证
  4. 深圳找刑事辩护律师可以办理什么案件
  5. 行政复议中申请人应承担的义务

未成年保护热门知识

  1. 未成年特困人员能否被福利院接收
  2. 未成年犯罪父母的法律责任
  3. 未成年人的权利、义务和“违法”“犯罪”的概念
  4. 16岁聚众斗殴罪轻伤是否会被判刑
  5. 未成年人自首能否轻判
  6. 寻衅滋事罪一般判多久最轻
  7. 未成年犯罪该如何辩护
未成年保护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