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4-19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六条规定,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提起诉讼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许多行政机关在受理土地确权申请之前,首先会审查是否属于自己的职权范围。然而,有时审查土地确权申请主体时可能会忽视一些关键因素。审查土地确权主体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审查申请确权主体是否合法。
二、要审查申请确权主体是否遗漏。
三、要审查争议土地是否还有其他利害关系人。
因此,当事人在遇到行政机关不受理土地确权申请时,应根据以上情况进行判断。如果申请本身没有问题,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来维权。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先进行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的前置情形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2、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与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