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变更监护关系的案件应该怎么确定管辖法院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8-07
监护关系是一种身份关系,如果要变更监护人的,需要向人民法院申请。监护人需要积极履行自己监督和保护的职责,有的朋友就会疑惑,不服变更监护关系的案件应该怎么确定管辖法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不服指定监护或变更监护关系的案件的管辖权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不服指定监护或变更监护关系的案件由被监护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申请变更监护人的情况
申请变更监护人是指被申请人的监护人无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不接受有关组织指定的监护人并且在法定期限内未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其他具备监护资格的个人或单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变更被申请人的监护人。
申请变更监护人的原因
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可能因以下三种原因无法承担监护职责:
- 监护人不具备监护资格,例如监护人自身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无法胜任监护人的职责。又或者,监护人的经济状况不适合担任监护人。
- 监护人未履行监护职责,可能给被监护人造成或已经造成了损害。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7条规定的情形申请变更监护人。即有关组织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指定了监护人,并以书面或口头通知了被指定人,这种指定应当被认定为有效成立。如果被指定人不服,应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提起诉讼的,将按照变更监护关系进行处理。
法定监护人的范围
根据民法通则第16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法定监护人。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去世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则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如下:
- 祖父母、外祖父母;
- 兄弟姐妹;
- 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或朋友,前提是这些人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过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的同意。
如果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应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如果对指定结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没有符合第1款和第2款规定的监护人,则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
根据民法通则第17条第1款的规定,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如下:
- 配偶;
- 父母;
- 成年子女;
- 其他近亲属。这里的其他近亲属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和外孙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