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1-16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禁用附条件不起诉的情形是比较多的,例如犯罪嫌疑人不是未成年人、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没有悔罪表现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在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情况下,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起诉条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但前提是犯罪嫌疑人表现出悔罪态度。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之前,人民检察院应当听取公安机关和被害人的意见。如果公安机关要求复议、提请复核或者被害人提出申诉,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和第一百八十条的规定。如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人民检察院决定附条件不起诉有异议,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起诉的决定。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程序,新的《刑事诉讼法》并没有具体规定。然而,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前提,因此我们亟需完善相关程序。参照刑事诉讼中的其他决定程序,为了更好地贯彻公正公平法制理念,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程序应当包括以下步骤:
对案件进行初步审查,判断是否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将审查结果报请该院检察长审查批准。
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被害人及其代理人以及被害人所在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等进行协商,或者举行听证会。协商或听证会由检察员主持,侦查人员、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被害人及其代理人以及被害人所在社区代表参加,听取各方意见以最终确定被附条件不起诉人的考验期和应履行或承担的义务。
将所有案卷材料移送同级人民法院进行审查。
人民法院审查并听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方面的意见,确认是否是自愿接受该附条件不起诉决定。
制作并送达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