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条件不起诉后发现漏罪如何处理
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23-11-06
附条件不起诉后发现漏罪的处理方式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一旦检察机关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后,在考察期内发现被告人存在漏罪的情况,应当撤销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并提起公诉。这一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中有明确规定。
附条件不起诉的撤销和公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如果在考验期内发现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实施了新的犯罪,或者在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作出之前发现了其他需要追诉的犯罪行为,人民检察院应当撤销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并提起公诉。此外,如果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违反了治安管理规定或者考察机关有关附条件不起诉的监督管理规定,并且情节严重,人民检察院也应当撤销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并提起公诉。
附条件不起诉的终止
对于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而言,如果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现上述情形,且考验期满,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这意味着,如果在考验期内未发现新的犯罪行为或其他需要追诉的犯罪事实,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将不会受到进一步的法律追究。
什么是漏罪
漏罪的定义
漏罪指的是在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做出判决后,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还有其他未被判处的罪行。当一个犯罪分子犯有多个罪行时,应当对其实施数罪并罚。
漏罪的处理方式
对于存在漏罪的犯罪分子,应当按照刑罚的规定进行数罪并罚。具体而言,首先对漏罪进行判决,并确定漏罪的执行刑期。然后将漏罪的刑期与之前判决的刑期合并计算,决定数罪并罚的执行刑期。最后,减去之前已执行完的刑罚,得出犯罪分子还需要执行的刑期。举例来说,如果一个犯罪分子因为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刑期执行三年后,又发现其有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那么两罪的总合刑期为十四年,决定执行十二年。在前罪判决前,犯罪分子已经服刑三年。因此,在决定执行十二年的刑期中,需要减去之前已执行的三年,最终犯罪分子还需执行九年的刑罚。在对漏罪进行数罪并罚时,应当遵循“先并后减”的原则。这一原则确保了数罪并罚的最高刑期不会超过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