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5-01-09
1. 线索初查应在两个月内完成。
2. 立案后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案情复杂、限届满前不能侦查终结的案件,可经市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重大复杂案件还可经省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两个月。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还可经省人民检察院批准再次延长两个月。
3. 审查批捕案件应在案件受理后的七日内作出是否逮捕的决定,未被拘留的应在案件受理后的十五日内作出是否逮捕的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不得超过二十日。
检察机关立案是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的第一道程序。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为确保立案质量,检察机关必须严格依法定程序立案。立案程序如下:
1. 承办案件的人员制作《立案请示报告》。
2. 经部门负责人或主办检察官审查。
3. 部门负责组织讨论同意。
4. 部门负责人或主办检察官报请检察长批准。重大、复杂或疑难的案件还需由检察长提请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经批准或决定后,承办人填写《立案决定书》,人民检察院据此正式对案件展开侦查。
《立案决定书》应载明犯罪嫌疑人的姓名、涉嫌的罪名、立案的法律依据、立案的机关、立案的时间等内容,并由检察长签字盖章。《立案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案件正式侦查的依据,是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各种侦查措施和强制措施的前提条件,必须认真制作。
为加强对检察权的监督制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通过了《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立案、逮捕实行备案审查的规定(试行)》和《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侦查案件作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的规定(试行)》。
根据规定,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决定立案、逮捕的,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审查。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侦查案件,拟作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的,在履行了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后,报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为落实对人民代表执行职务司法保障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依法决定对人民代表立案作了特殊规定:
1. 对担任本级人大代表的犯罪嫌疑人立案,直接向本级人大主席团或常委会通报情况。
2. 对担任上级人大代表的犯罪嫌疑人立案,向该代表所属的人大同级的检察院通报情况。
3. 对担任下级人大代表的犯罪嫌疑人立案,可以直接向该代表所属的人大主席团或常委会通报情况,也可以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大同级的检察院通报情况;对担任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的犯罪嫌疑人立案,由县级检察院报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对担任两级以上人大代表的犯罪嫌疑人立案,分别按照上述方式通报情况。
4. 对担任办案单位所在省、市、县(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人大代表的犯罪嫌疑人立案,应当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大同级的检察院通报情况。担任两级以上人大代表的,应当分别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大同级的检察院通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