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客观证据有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证据收集法律知识

刑事案件客观证据有哪些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2-07

 
185009
在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的过程中,对证据的类型认定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刑事证据的类型中,属于刑事案件的客观证据有哪些?如何排查非法证据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提供有关解答,希望对您了解证据类型有所帮助。

刑事案件的客观证据及其法律规定

一、客观证据的种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物证:指与案件事实直接相关的物品或物质,如凶器、毒品等。

2. 书证:指与案件事实直接相关的书面文件、记录,如合同、账目等。

3. 证人证言:指案件中能够提供与案件事实相关的证词的人的陈述。

4. 被害人陈述:指案件中被害人对犯罪事实的陈述。

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对犯罪事实的陈述和辩解。

6. 鉴定意见:指专门机构或人员对案件中的特定问题进行的鉴定、检验、鉴定。

7.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指侦查人员在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过程中所作的记录。

8.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指通过录像、录音等方式记录的案件相关资料。

二、非法排除证据的规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非法证据应当被排除。具体规则如下:

1. 非法方法收集的供述和证人证言: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是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获得的,或者证人的证言是通过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获得的,应当予以排除。

2. 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如果收集的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如果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3. 发现应当排除的证据: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过程中发现应当排除的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三、非法证据的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对于经过法庭审理,确认或者不能排除存在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予以排除。

四、证人证言法庭质证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当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时,应当依法处理。
延伸阅读
  1. 治安拘留算刑事案件吗
  2. 被害人证据不足怎么办
  3. 刑事诉讼的五个阶段
  4. 刑事案件无被害人陈述的处理方式
  5. 谎报刑事案件的处罚

刑事证据热门知识

  1. 受贿罪的证据要求及取证方法
  2. 技术成果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的问题
  3. 刑事证据审查判断方法
  4. 法律上规定的证据种类
  5. 中国刑事诉讼中的传闻证据规则
  6. 刑事证据清单
  7. 刑事律师的阅卷工作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