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5-01-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构成偷税罪。对于纳税人的偷税行为,税务机关有权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构成犯罪,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逃税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扣缴义务人采取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的行为,也将依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处罚。如果这些行为多次发生且未经处理,将按照累计数额计算处罚。
对于纳税人的偷税行为,如果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纳税人补缴应纳税款并缴纳滞纳金,并已受到行政处罚,将不再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在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而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情况除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二条的规定,如果纳税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
偷税罪与漏税在客观方面的表现有相同之处,都是造成了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结果。然而,在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两者存在本质区别。偷税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主观恶性大,为了达到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目的,不惜损害国家利益,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而漏税是一种主观过失,主观上没有犯罪的故意,其主观恶性较小,因此不能以犯罪论。
根据相关规定,涉嫌偷税的纳税人应予追诉的情形包括: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的百分之十以上;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偷税受过行政处罚两次以上,又再次偷税。
偷税是指纳税人为了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偷税的手段主要包括伪造、变造、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即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制造虚假情况。
逃税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导致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税款的行为。逃税行为具有以下特征:纳税人必须存在欠缴税款的事实,即在税务机关核定的期限内没有按时缴纳税款;同时,纳税人还必须有转移、隐匿财产的行为,并且这一行为导致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