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1-03
(1) 从犯罪嫌疑人的从业经历、学历、专业知识来审查。这些因素可以反映出犯罪嫌疑人是否具备辨别药品真伪的能力。
(2) 从销售价格是否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来判断。如果犯罪嫌疑人从没有合法手续的人员处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买药品,应当推定为其认识到假药的可能性,即主观上明知。
(3) 从销售方式是否正常来判断。通过分析买卖药品的交接方式、时间、地点,可以判断销售方式是否正常。例如,是否在正规药店进行销售,是否在正常交易时间内销售。如果在夜间或小作坊地点进行交易,则反映出犯罪嫌疑人对假药的认知程度。
(4) 从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等方面进行审查。
(5) 判断是否有批准文号、合法的经营执照及许可,是否盗用他人的批准文号,或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根据《药品管理法》第48条规定,假药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
1. 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
2. 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其他药品冒充该种药品。
除了以上情形,还有按假药论处的情况,包括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未经批准生产、进口的药品,或者未经检验即销售的药品;变质的药品;被污染的药品;使用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药品;以及标明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