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解析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解析

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24-02-23

 
183886
介绍贿赂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在主观方面属于故意,即明知是在为受贿人或者行贿人牵线效劳,促成贿赂交易。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进行联系、沟通关系、引荐、撮合,促使行贿与受贿得以实现的行为。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第392条如何理解?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第392条对贿赂罪的解释

一、犯罪客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第392条所指的贿赂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该罪行直接扰乱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和正常管理工作的秩序。

二、犯罪客观方面

贿赂罪的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1. 行贿人实施行贿行为,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
  2. 为受贿人收受贿赂,向他人介绍贿赂。
  3. 行为情节严重。

三、犯罪主体

贿赂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施介绍贿赂行为,均可构成该罪犯罪主体。

四、犯罪主观方面

贿赂罪的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故意的内容是促成行贿和受贿双方建立贿赂关系,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如果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没有建立贿赂关系,不影响该罪的成立。

延伸阅读
  1. 工程索赔报告范本撰写指南
  2. 酒驾肇事致人死亡怎么判刑和赔偿
  3. 酒驾被拘役单位的法律处罚
  4. 需要了解哪些条件才能申请取保候审?
  5. 玛莎拉蒂酒驾,教唆车主肇事逃逸该如何处罚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离婚后是否构成丈夫强奸罪
  2. 经济犯罪对子女入党的影响
  3. 什么是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
  4. 放火罪的法律定义
  5. 网络谣言的法律责任及处罚
  6. 哪些嫖娼行为可能构成犯罪
  7. 抢劫罪的刑事责任及刑期确定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