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罪是刑法第几条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1-21
【寻衅滋事罪相关法律知识科普】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不能寻衅滋事,寻衅滋事会构成犯罪,要受到法律追究,那么寻衅滋事罪是刑法第几条,关于寻衅滋事罪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寻衅滋事罪的法律规定及其界限
一、寻衅滋事罪的法律规定
根据《刑法》第293条的规定,寻衅滋事罪包括以下行为: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如果纠集他人多次实施上述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将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并处罚金。
二、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界限
虽然寻衅滋事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都是破坏公共秩序的犯罪行为,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区别。1. 犯罪动机不同:寻衅滋事罪的犯罪动机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犯罪动机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某种不合理要求,通过聚众闹事的形式,扰乱机关、团体、单位的正常秩序,或者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或交通秩序,对有关单位、机关、团体乃至政府施加压力。2. 犯罪形式不同:寻衅滋事罪不要求聚众,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必须是多人以上以聚众形式出现。3. 客观方面不同: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表现为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毁损、占用公私财物、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客观表现为聚众冲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或者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情节严重。4. 犯罪主体不同:寻衅滋事罪的所有参与者都要以本罪追究刑事责任;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只追究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的刑事责任。
三、寻衅滋事罪的认定
对于寻衅滋事罪的认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为的方式和手段:行为的方式和手段对危害结果的大小具有决定性作用,也对社会心理的伤害程度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认定情节是否严重时,应该考察行为人是否使用了暴力、威胁等手段,是否采用了公开或组织的方式等。2. 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和间接不良后果:直接危害结果是指行为直接对社会造成的损害,而间接不良后果是指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或间接引起的损害。例如,行为人是否造成被害人自杀、是否引起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是否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等,都是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重要因素。3. 行为的时间和地点: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实施,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不同的。白天在公共场所的滋事活动当然要比晚上在荒郊野外的危害性大。4. 行为人的一贯表现:行为人的一贯表现反映了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也决定了行为人接受改造的难易程度。是否多次寻衅滋事、屡教不改,也是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