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6-20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作为中国刑法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的一项罪名,抢夺罪属于介于盗窃罪和抢劫罪之间的犯罪形态。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的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抢夺的,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如果抢夺行为涉及携带凶器,则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规定如下: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未满十六周岁的人,如果不予刑事处罚,将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情况下,政府也可以收容教养。
抢夺公私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才能构成犯罪,即数额较大是抢夺罪的法定条件。如果行为人抢夺的公私财物价值未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不构成犯罪,而应视为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的规定,即使抢夺公私财物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若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可以免予刑事处罚,视为刑法典第37条规定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处罚”:
未成年人的“抢劫罪”不包括转化型抢劫。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如果在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的过程中,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将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也就是说,未成年人实施暴力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时,并不会转化为抢劫罪,而是直接以其手段行为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