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使用假币是否构成犯罪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破坏经济秩序罪法律知识

持有、使用假币是否构成犯罪

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5-01-04

 
182416
贪污受贿向来是为人民群众所不耻的,最近几年来政府对贪污官员的打击力度逐渐增强。同时,假币在我们国家是禁止使用的,使用假币达到一定数额构成刑事犯罪,持有行为作为使用行为的先行行为,持有多少假币构成犯罪?认定持有假币罪需要注意些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持有、使用伪造货币是否构成犯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明知是假币而持有、使用的行为将根据数额的大小来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但是如果数额较大,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数额巨大,将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数额特别巨大,将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怎样认定持有、使用假币罪?

本罪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持有或者使用伪造的货币的行为危害或已经危害国家货币流通秩序,妨害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本罪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持有、使用假币的行为特征

持有是指行为人控制、掌握伪造的货币的行为。无论行为人持有伪造货币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只要能证明行为人确实掌握、控制了一定数额的伪造货币,即符合本罪的行为特征。

使用是指将伪造的货币冒充真币而予以流通的行为。接受货币的对方通常并不知道该货币属于伪造的货币,因此这种使用带有欺骗的性质。具体使用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购买商品、偿还债务、借予他人等。

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行为还必须是数额较大的才能构成本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以“总面值1000元以上或者币量100张以上”作为认定标准。

持有、使用假币罪的主体和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其持有、使用伪造货币的行为都可构成本罪。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仍非法持有与使用。对于受他人的蒙蔽、欺骗误以为是货币而为之携带或保管的情况,如果在发现后继续持有或使用伪造货币,仍可构成本罪。明知他人持有的是伪造货币而代为收藏的行为构成窝藏赃物罪。

延伸阅读
  1. 非法持有假币的治安处罚标准及认定
  2. 利用人民币图案制造民币的法律处罚
  3. 持有使用假币罪的辩护词
  4. 关于持有使用假币罪立案标准的解析
  5. 被告人王金辉抢劫一案再审刑事判决书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高考作弊行为的处理措施
  2. 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时效
  3. 伪证罪的后果及其在法律中的认定
  4.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贿赂罪的区别
  5. 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及量刑标准
  6. 妨害公务罪的构成和情形
  7. 招摇撞骗罪:情节犯还是行为犯?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