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超过几年不能起诉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6-29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达到较大的,就构成诈骗罪,可以追究诈骗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追究刑事责任有时效限制的,那么诈骗超过多少年不能起诉?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诈骗罪的起诉时效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诈骗罪的起诉时效,应根据法定最高刑判决而定。如果可能最高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诈骗罪,经过10年后将不再追诉。
追诉时效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犯罪经过以下期限不再追诉:
- 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 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 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诈骗罪的认定标准
-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超过2千元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超过3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
-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超过20万元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 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 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 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 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 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 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 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量刑的;
- 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 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 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
- 对于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