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又防碍执法该如何处理
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4-09-09
大家都知道醉驾是比较危险的行为,很多时候会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法律上是严厉禁止的,那么对于醉驾又防碍执法该如何处理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如何处理醉驾和阻碍执法行为
一、醉驾的处理
根据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醉酒驾车被规定为犯罪行为,并于5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修正案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分为两种情况:1.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2. 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根据修正案,醉酒驾驶的界定标准是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高于或等于80(含)毫克。一旦被查获,醉酒驾驶者将面临最高半年拘役的处罚。此外,公务员醉驾将受到开除处分。根据修正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罚如下:- 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如果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将被处以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人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将被处以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阻碍执法的处理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对于阻碍执法的行为,可以采取以下处罚种类:警告、罚款、拘留。根据不同情节,可以对阻碍执法行为进行不同的处理:1. 初次违法,情节较轻,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后果,积极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的,将受到警告处罚。2. 再次违法的,视为情节一般,将处以200元以下罚款。3. 具有以下行为之一的,构成情节较重,将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 多次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或者因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 经公安机关制止,不听劝阻的; - 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造成危害后果的。对于阻碍执法的情况,承办科室为治安大队、巡警大队和各派出所。交警在处理阻碍执法时,应明确基本原则,即对于轻微的阻碍执法要慎用武力,以劝说解释为主,耐心解释,强化引导,并适当采用口头警告和徒手制止,慎用警械武器。对于暴力抗法行为,要果断处置,基本流程为“口头警告-应急支援-果断制服-迅速带离-盯办案件-舆情监控”。在遇到阻碍执法时,应先行口头警告,并及时报请支援,保持警力优势,整体协作,连同作战。对于暴力阻碍执法或现场围观人员较多的情况,要迅速控制人员并带离现场。同时,要加强现场证据的收集,为案件后期处置提供法律支撑,并协助案件办理单位依法查办。
对交通违章处罚不服的处理方式
当交通违章处罚有异议时,当事人有权进行以下处理方式:1. 有权了解违章的事实、处罚的理由和依据。2. 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3. 对处罚不服的,可以在60日内向当地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法制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1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4. 当事人对吊销驾驶证的处罚、罚款额度较大的处罚、强制报废车辆的处罚或对车辆作出罚没决定的处罚,有权要求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