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2-06
根据《刑法》规定,刑事责任的追诉时效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犯罪行为进行追诉的期限。根据不同的刑罚幅度,追诉时效也有所不同。
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犯罪经过一定的期限后,不再追诉,具体规定如下:
(一) 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 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 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刑法制定追诉时效并不是对犯罪的宽容,其意义在于:
1. 充分发挥刑罚的预防犯罪的目的。对犯罪人实施刑罚,其目的在于有效地预防犯罪。如果犯罪人在法定的期限内没有再犯罪,说明犯罪人已认识到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而改恶从善,刑罚已无在进行处罚的必要。打击犯罪,对犯罪人的及时处罚可以警告社会上的其他可能犯罪的人,对已过法定时效的犯罪的追诉,难以达到及时警戒的一般预防效果。
2.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对于轻微的刑事犯罪,经过一定的时间和环境的改变,当事人之间已相互和解。如果超过追诉时效再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会破坏社会的安定团结,不利于社会稳定。
3. 集中力量打击现行犯罪。犯罪后未及时受到刑罚处罚,随着时间的流失,有罪证据消灭,当事人死亡。如果无限期地追诉,司法机关会陷入难以摆脱的境地,形成恶性循环,极大地削弱及时打击现行犯罪的力量,不利于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