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4-25
消除刑事责任记录,即案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个别地方有一些相关规定和司法解释,认为对未成年犯罪行为人积极悔改的情况下,可以在案底中封存犯罪记录。因此,刑事案底将伴随当事人终生。
刑事案底是不会被消除的,也就是说之前提到的几年可以撤销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刑事案底将跟随当事人一辈子,并对其生活、工作,甚至子女产生一定的影响。
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
为加强对犯罪人员信息的有效管理,依托政法机关现有网络和资源,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分别建立有关记录信息库,并实现互联互通。待条件成熟后,将建立全国统一的犯罪信息库。
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录入的信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犯罪人员的基本情况、检察机关(自诉人)和审判机关的名称、判决书编号、判决确定日期、罪名、所判处刑罚以及刑罚执行情况等。
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文书以及其他有关信息通报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
监狱、看守所应当及时将《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寄送被释放人员户籍所在地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满通知书》寄送被解除矫正人员户籍所在地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
国家机关基于办案需要,向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查询有关犯罪信息,有关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通缉没有时间限制,通常是直至嫌疑人被抓获为止。
根据该规定,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并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则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公安机关发布。
通缉令的发送范围由签发通缉令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公安机关接到通缉令后,应当及时布置查缉。在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应当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凭通缉令或相关法律文书羁押,并通知通缉令发布机关进行核实,办理交接手续。
经核实,如果犯罪嫌疑人已经自动投案、被击毙或被抓获,或者发现有其他不需要采取通缉、边控、悬赏通告的情形时,发布机关应当在原通缉、通知、通告范围内撤销通缉令、边控通知、悬赏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