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顶替他人上学,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量刑法律知识

冒名顶替他人上学,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5-02-09

 
181119
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那么冒名顶替他人上学,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冒名顶替上学是违法还是犯罪?手心律师网小编悉心为您准备了以下相关阅读材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冒名顶替他人上学,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反教育法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冒名顶替者已经违反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在招收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将受到处分;如果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

侵犯姓名权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9条,公民享有姓名权,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冒名顶替上学行为涉嫌侵犯他人的姓名权。

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的犯罪责任

在冒名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伪造户籍、身份证等证件,这属于刑法第280条规定的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根据该罪的刑罚规定,情节轻微的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可处3-10年有期徒刑。

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的犯罪责任

冒名顶替上学行为还可能涉嫌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根据刑法规定,情节轻微的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严重的可处3-7年有期徒刑。

民事责任和赔偿责任

被冒名顶替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注销冒名顶替者的身份,并要求相应的赔偿。

欺诈所得的处理

冒名顶替者通过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获取的工作,如公务员、教师等,属于欺诈所得,应予以开除。

冒名顶替上学的法律性质

刑法上的犯罪行为

冒名顶替上大学行为不仅仅是窃取他人姓名,而是盗用他人身份信息。虽然目前刑法中没有明确的“顶替身份罪”,但如果涉及伪造户籍、身份证等手段,则可能构成伪造国家公文罪和伪造居民身份证罪,属于犯罪行为。

民法上的侵权行为

冒名顶替上学行为应被认定为侵犯个人身份权。被侵犯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注销冒名身份、恢复真实身份,并获得相应的赔偿。

欺诈所得的撤销

冒名顶替者通过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获得的各种国家许可,如公务员资格、教师资格等,属于欺诈所得,应予以撤销。
延伸阅读
  1. 公务员无证驾驶纪委怎么处理
  2. 未婚流产影响考公务员
  3. 产品责任险的投保人范围
  4. 开发商卖查封的房子承担什么责任
  5. 殴打别人孩子怎么判刑

刑罚运用热门知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追诉时效期限的规定
  2. 贪污受贿罪的减刑条件和限度
  3. 刑事诉讼哪些情形不起诉
  4. 盗窃罪自首以后多久会被判刑
  5. 打架后多长时间报警有效期
  6. 累犯能免于刑事处罚吗
  7. 职务侵占罪的追诉期规定
刑罚运用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建筑施工安全合同范本
  2. 石雕工程制作安装施工安全生产承诺书范本
  3. 工程施工安全责任书范本
  4. 工程施工安全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