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2-07
单位犯罪中的个人犯罪追诉时效期限应以单位责任人员中最长的追诉时效期限为准。这一原则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因为单位犯罪中责任人员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与单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密切相关。单位责任人员中承担的最重刑罚能最能体现单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在单位犯罪中,犯罪后的违法所得通常归单位所有,即因犯罪行为所产生的非法收益,受益对象是本单位或者本单位的多数员工。而自然人犯罪中,犯罪后的违法所得多半为自然人个人所有。如果犯罪行为不是为了单位利益,而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那么这种情况不应按照单位犯罪处理。因此,单位内部成员未经单位决策机构批准、同意或认可而实施的犯罪行为,一般只能认定为自然人犯罪。
如果单位责任人员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工作或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逃避侦查或审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分处理。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单位责任人员逃避侦查或审判的行为是基于单位的意志而实施的,单位和逃避侦查或审判的单位责任人员都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单位责任人员逃避侦查或审判的行为是基于其本人的意志而实施的,单位并无逃避或审判的意图,逃避侦查或审判的单位责任人员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但单位仍应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