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2-19
在共同犯罪中,对于犯意提起者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下三种情况:
1. 行为人提出犯意并参与了具体犯罪实施行为,一般不认定为从犯。
2. 行为人提出犯意,但未参与具体犯罪实施,而是由其他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独立实施,应根据犯意对实施者的影响大小来处理。
3. 如果实施者本身就有犯罪意图,行为人提出的犯意对实施者的犯罪行为影响不大,并且行为人之后未参与具体犯罪行为,可以认定为从犯。但对于集团犯罪的首要分子或有组织犯罪中的组织犯,则不适用此认定。
对于各实施犯在案件中的具体分工、地位和作用的考察,主要是指对具体行为与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关联度进行评估。关联度越紧密,认定为从犯的可能性就越小。
对于各实施犯的考察,主要是评估其行为是指挥还是听命于其他同案犯。如果其行为是受其他同案犯指挥,那么认定为同案犯的几率较大。相反,如果是指挥他人作案,原则上不认定为从犯。如果不存在指挥被指挥的关系,一般按照其在犯罪中的分工和行为造成的后果来认定主从犯的关系。
对于各实施犯地位的考察,主要是评估行为人的具体行为与犯罪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考察其在犯罪过程中的活跃度。行为人在案件中的积极活跃程度也是认定主从犯的因素之一。
最后,在认定主从犯时,需要综合考虑各行为人在具体案件中的分工、地位、作用以及实际参与度等多个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