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2-23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IASNO.39的规定,财务担保合同是指在借款人到期不履行还款义务时,由合同签发人按照约定向贷款人归还欠款的协议。CASNO.22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因此,当担保企业与客户签订的担保合同生效时,即可确认一项属于金融负债的“财务担保合同”。
CASNO.22第三十条规定,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第十七条可知,财务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即提供担保的取费。因此,财务担保合同应按照提供担保的取费进行初始确认。CASNO.22第三十三条规定,不属于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财务担保合同,应当在初始确认后按照下列两项金额之中的较高者进行后续计量:①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确定的金额;②初始确认金额扣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原则确定的累计摊销额后的余额。
根据上述规定,财务担保合同的会计核算如下:
应将依据担保合同规定向被担保人收取的担保费作为一项金融负债-“财务担保合同”予以确认,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财务担保合同”科目。同时,根据企业对外签订担保文件所记载金额计入或有负债(开出担保保证)辅助账中。
一方面,应分期摊销并确认担保费收入,按当期应确认的担保费收入,借记“财务担保合同”科目,贷记“担保费收入”科目。另一方面,应根据保后监管确定的风险程度对未到期的财务担保合同进行评估,按以下两项金额中较高者进行后续计量:①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确定的金额;②初始确认金额扣除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确定的累计摊销额后的余额。即按预计采取反担保措施可收回的金额借记相关资产,按上述计量方式确定的金额贷记“财务担保合同”科目,差额借记相关费用。
应将与该担保有关的“财务担保合同”金额全部冲销。按与该担保合同有关的财务担保合同账面余额借记“财务担保合同”科目,按原计入相关资产和费用的金额贷记相关资产和费用,差额贷记“担保费收入”科目。同时,在或有负债(开出担保保证)辅助账中注销该担保事项。
应将与该担保有关的“财务担保合同”金额全部冲销,并在或有负债(开出担保保证)辅助账中注销该担保事项。
若违约发生在担保企业实施代偿之前,应通过对客户信用状况的跟踪判断,按照前述计量方式调整“财务担保合同”金额。若被担保人在此期间归还全部或部分贷款,则应将与该担保有关的“财务担保合同”金额全部或部分冲销。担保企业履行代偿义务时,应将与该担保有关的“财务担保合同”金额全部冲销。按与该担保合同有关的财务担保合同账面余额借记“财务担保合同”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代偿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差额部分依次贷记相关资产和费用,并在或有负债(开出担保保证)辅助账中注销该担保事项。最终按照反担保措施的履行情况,确定与该项担保业务有关的损失。
以上是对财务担保合同的会计处理的详细说明,包括担保合同生效时的确认、担保期间内的计量以及不同情况下的冲销和调整。根据具体情况,企业应按照相关准则和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