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5-01-29
根据法理精神,民法诉讼程序遵循着“一事不再理”原则。这一原则的适用要求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即两次诉讼的原告和被告是否相同。
即两次诉讼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否一致,诉讼标的即是诉讼事实与理由的结合。
即后诉与前诉的请求是否一致,包括文字表述不同但实质一致的情况。
只要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就同一纠纷再次提起诉讼。
根据《民法通则》第136条和第137条的规定,要求赔偿身体受到伤害的诉讼时效期限为1年。换句话说,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诉讼时效为1年,即受害人在1年后将丧失胜诉的权利。
交通事故的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然而,如果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已超过20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的延长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基于某种正当理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经人民法院调查确认有正当理由将法定时效期间延长。
通常情况下,权利人未在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权利,届满后要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然而,如果某些权利人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内未能行使权利,但确有正当理由,人民法院仍可将诉讼时效期间延长,保护权利人的权利。这包括诉讼时效中的中止和诉讼时效中的中断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