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担保 回避担保风险的利器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09-25
在借贷活动中,为了保证借贷合同的履行,避免或减少借贷风险,保障借贷资金安全和信贷活动的正常开展,根据法律规定或应出借方的要求,一般会引入合同担保制度为债务履行提供保证,但笔者在审判实践中经常发现,有的担保人好心替人担保还得“伤心”替人还钱:
案例1:连带清偿责任的承担
背景
郭-金与施-民原是好友。郭-金计划开设一家摩托车修理店,并向银行申请贷款7万元。银行要求郭-金提供担保,施-民出于情面,决定以自己的房产证为郭-金提供抵押担保。
事件经过
郭-金在贷款到期后无力偿还贷款,并选择逃避。法院经审理后判决施-民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根据法院的强制执行,施-民不得不借款7万元用于偿还郭-金的贷款本息。
结局
施-民承担了郭-金的债务,损失了自己的财产。
案例2:反担保的保护作用
背景
梁-庆需要贷款并请求李-力为其提供担保。李-力同意提供担保,但要求梁-庆以一栋新建房屋作为抵押担保。双方在房产部门进行了抵押登记,李-力成功为梁-庆提供了担保,梁-庆顺利获得了15万元的贷款。
事件经过
贷款到期后,梁-庆因经商亏损无力偿还贷款。李-力作为连带责任人,在替梁-庆偿还贷款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决以梁-庆抵押的房产优先偿还自己代为履行的15万元贷款本息。法院判决满足了李-力的请求。
结局
李-力成功保护了自己的权益,通过法院判决,他获得了对梁-庆抵押的房产的优先偿还权。
担保的风险与反担保的保护
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债务纠纷时有发生。担保人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担保的定义与形式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担保是确保合同履行和权利义务实现的法律措施,可以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而设立。担保主要分为人保、物保和金钱保三种形式。
一般保证与连带保证的区别
在一般保证情况下,债权人只能通过诉讼途径先行追偿债务人的财产,保证人只有在债务人的财产被执行后才需要承担不足部分的责任。相比之下,连带保证中债权人有权向主债务人和保证人中的任何一人要求偿付债务。保证人的财产随时可能被法院执行,因此连带保证的风险相对较大。
反担保的作用与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担保法》第4条的规定,第三人为债务人提供担保时,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反担保是为担保而设立的担保,可以用于分担担保责任。在担保责任较重的合同中,设立更多的反担保可以减少各担保人承担的责任,降低财产损失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