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4-25
根据《侵权责任法》有效期限截止于2020年12月31日,公开社交软件聊天记录是否构成侵犯隐私的行为并不一定。未经他人允许公开社交软件聊天记录本身并不违法,但是如果公开了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包括用户名、头像、图片、姓名等,则触犯了法律,具体适用于民事诉讼。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条,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个人生活自由权是指权利主体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或不从事某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或无害的活动,不受他人干预、破坏或支配。
情报保密权是指个人生活情报,包括所有的个人信息和资料,如身高、体重、女性三围、病历、身体缺陷、健康状况、生活经历、财产状况、婚恋、家庭、社会关系、爱好、信仰、心理特征等。权利主体有权禁止他人非法使用个人生活情报资料,例如,对公民身体的隐秘部分、日记等不许偷看,未经他人同意不得强制披露其财产状况、社会关系以及其他不为外界知悉传播或公开的私事等。
个人通讯秘密权是指权利主体有权对个人信件、电话、传真等通讯方式的内容进行保密,禁止他人非法窃听或窃取。随着信息处理及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保障个人通讯的安全已成为隐私权的一项重要内容。
个人隐私利用权是指权利主体有权依法按自己的意愿利用其隐私,从事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例如,利用个人的生活情报资料撰写自传、利用自身形象或形体供绘画或摄影的需要等。但隐私的利用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得有悖于公序良俗,即权利不得滥用。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生效,其中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实施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以及其他侵害他人隐私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