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的住所是经常居住地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法类别法律知识

中国公民的住所是经常居住地吗

点击数:37 更新时间:2024-12-25

 
176138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要注意法院管理权的问题,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才会受理的,而民事诉讼一般是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的,那么中国公民的住所是不是经常居住地?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中国公民的住所与居住地的关系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中国公民的住所是根据其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确定的。如果公民的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不一致,那么以经常居住地作为住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五条的规定,中国公民的住所是根据其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确定的。如果公民的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不一致,那么以经常居住地作为住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应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如果被告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那么应由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应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如果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的住所地和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的辖区内,那么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一般地域管辖的例外

以下几种民事诉讼案件,应由原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如果原告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那么应由原告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1. 对不在中国境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2. 对下落不明或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3. 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4. 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5. 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的,由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一年以上,那么由被告被监禁地或被劳动教养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对于追索赡养费案件中,几个被告的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情况,可以由原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对于不服指定监护或变更监护关系的案件,应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对于非军人对军人提出的离婚诉讼,如果军人一方为非文职军人,那么应由原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对于离婚诉讼双方当事人都是军人的情况,应由被告住所地或被告所在的团级以上单位驻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如果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那么由原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如果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那么由被告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如果没有经常居住地,那么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对于在国内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果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婚姻缔结地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那么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由婚姻缔结地或一方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对于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果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国籍所属国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那么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如果中国公民一方居住在国外,一方居住在国内,不论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国内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权进行管辖。如果国外一方在居住国法院起诉,国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那么受诉人民法院有权进行管辖。

如果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那么应由原告或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对于没有办事机构的公民合伙、合伙型联营体提起的诉讼,应由被告注册登记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如果没有注册登记,且几个被告不在同一辖区,那么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延伸阅读
  1. 协助他人非法出境入境的处罚
  2. 涉外离婚案件的地域管辖
  3. 涉外婚姻结婚证办理程序及要求
  4. 涉外结婚的程序及要求
  5. 结婚程序详解—法定程序: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2.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3.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4. 赡养纠纷管辖规定
  5.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6.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7.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