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仲裁协议的形式有哪些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11-26
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安定,我国相关法律立法机关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范。为了维护我国的主权完整及经济利益不受侵害,制定了相关的涉外法律规范。在诸多涉外外中,涉外仲裁法是较为经常使用的一种法律,那么,涉外仲裁协议的形式有哪些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有关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涉外仲裁协议的形式
一、涉外仲裁协议的两种形式
涉外仲裁协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争议发生之前订立的,通常作为合同中的一项仲裁条款(Arbitration Clause);另一种是在争议发生之后订立的,即将已经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的协议(Submission)。这两种形式的仲裁协议在法律效力上是相同的。
二、仲裁协议的作用
仲裁协议具有以下作用:
- 约束双方当事人只能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不得向法院起诉。
- 排除法院对相关案件的管辖权。如果一方违反仲裁协议,自行向法院起诉,另一方可根据仲裁协议要求法院不予受理,并将争议案件退交仲裁庭裁决。
- 确保仲裁机构取得对争议案件的管辖权。
上述三项作用中,排除法院对争议案件的管辖权是核心。因此,双方当事人如果不希望将争议提交法院审理,应在争议发生前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仲裁条款,以避免将来由于无法达成仲裁协议而不得不诉诸法院。
根据中国法律规定,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载有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 明确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 约定具体的仲裁事项(该事项应符合可仲裁性要求)。
- 以书面形式表达。
- 当事人具备签订仲裁协议的行为能力。
- 形式和内容合法。
否则,根据中国法律规定,该仲裁协议将被视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