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3-04
劳动仲裁程序的时效性是劳动争议解决的关键。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仲裁从立案到出裁决一般在45天内完成。如果公司不起诉到法院,通常会主动履行裁决。然而,如果公司在裁决生效后不履行裁决,即拒绝支付相关款项,申请强制执行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尽管法庭顺利进行并不代表公司会迅速支付款项,但一般情况下,开庭后一个月内案件会结案。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进行公正的调解和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必须经历的程序,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因为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超过法定申请仲裁时效,否则仲裁委员会将不予受理。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在收到调解申请后的15天内,如果未能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的5天内,如果认为符合受理条件,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
如果仲裁委员会认为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如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逾期未作出决定,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5天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1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答辩书后的5天内,应当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仲裁庭应当在开庭前5天,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的日期和地点。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庭应当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天内作出裁决。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天。如果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裁决,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旦裁决作出,如果需要执行,而被执行人有财产,执行的时间通常较为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