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仲裁裁决执行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1-29
什么是仲裁裁决执行
仲裁裁决的执行程序及法院管辖
仲裁裁决的申请
根据我国《仲裁法》第62条的规定,当一方当事人未能履行仲裁裁决所确定的义务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因此,当事人的申请是启动仲裁裁决执行程序的先决条件,若没有当事人的申请,法院是不会主动执行仲裁裁决的。
仲裁裁决的管辖法院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4条的规定,仲裁裁决的管辖法院是指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如果裁决是由我国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管辖法院则是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仲裁裁决的申请期限
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超过期限的申请将被法院驳回,不予执行。
裁决不予执行的法定情形
根据《仲裁法》第63条的规定,如果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存在民事诉讼法第237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可以裁定不予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7条第2、3款的规定,裁决不予执行的情形包括:(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仲裁机构无权仲裁;(三)仲裁庭的组成或仲裁程序违反法定程序;(四)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五)适用法律存在错误;(六)仲裁员在仲裁案件中存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七)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此外,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我国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裁定不予执行的法定情形包括:(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二)被申请人没有得到指定仲裁员或进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因其他不属于被申请人负责的原因未能陈述意见;(三)仲裁庭的组成或仲裁程序与仲裁规则不符;(四)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仲裁机构无权仲裁;(五)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如果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