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4-11
根据正规程序,一旦发生工伤(除非是黑心老板),受伤者应立即送医治疗。用人单位应设立专门部门负责工伤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并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理。从受伤之日起的30天内,用人单位应向劳动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在30天内提出工伤申请认定工作,受伤者或其家属可以在一年内向劳动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超过一年则不再受理。
工伤认定申请应提交以下材料: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收到以上材料后,会提供一份你提交的材料清单(一式两份)。人社局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还会提供一份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一式两份)。经劳动局认定为工伤的,人社局将出具工伤认定决定书(一式四份)。
在伤情稳定(医疗期终结)后,需要进行伤残等级鉴定。根据鉴定的伤残等级,按照所在省份制定的《工伤保险条例》对应的伤残等级赔偿标准进行赔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工伤保险条例》对伤残的赔偿标准各不相同。如果未达到最低十级及以上伤残等级,则一般不会获得赔偿。但医疗费用和工伤期间的工资应由用人单位承担。
进行伤残鉴定时,需要携带以下资料:
用人单位应开具一份介绍信给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所需资料后,会提供一份材料收讫补正告知书,然后会提供一个鉴定时间表(包含鉴定时间、地点、单位等信息)、鉴定须知单,以及一张劳动能力鉴定通知书。按照给定的时间,前往进行鉴定。对市级以下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果不服的,可以要求重新鉴定或到上一鉴定机构再次鉴定。省级鉴定中心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如果对省级的鉴定结论不服,也不能再申请重新鉴定。
根据鉴定的伤残等级,按照所在省份制定的《工伤保险条例》(例如广东省的《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浙江省的《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等)中规定的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进行赔偿。如果用人单位未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所有赔偿将由用人单位承担支付给受伤者。只有达到最低十级及以上伤残等级的受伤者才有赔偿。未达到最低十级伤残等级的一般不会获得赔偿,但医疗费用和治疗期间的工伤工资应由用人单位承担。伤残赔偿包括三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由社保支付给受伤者)、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由社保支付给受伤者,有些地区规定由企业支付给受伤者)、一次性伤残再就业金(由企业支付给受伤者)。如果未解除劳动合同(即仍在该单位继续工作),只能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有些地方未解除劳动关系也可领取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只有解除劳动合同后,才能获得一次性伤残再就业金和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如果不解除劳动合同,则暂时无法获得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