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2-13
劳动鉴定是在职工遭受工伤时进行的一项程序。虽然劳动鉴定本身没有时间限制,但申请工伤认定必须在1年内完成。
在职工因工负伤治疗结束后,劳动能力鉴定是确定受伤职工是否有资格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工伤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劳动能力鉴定提供的正确结论是批准因工、因疾病和非因工负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退休、退职的科学依据。同时,劳动能力鉴定也为合理调换因工受伤、造成劳动能力不同程度损害的劳动者工作岗位和恢复工作等提供科学依据。
劳动者因工负伤可能导致三种后果:永远不能再从事任何工作、不能再从事原本适合的工作岗位或职业、或者能恢复适合的工作岗位或职业。确定具体后果需要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的结果。
通过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可以确定职工因工致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为保障受伤职工享受其合法的物质帮助和劳动就业的基本权利提供依据。此外,劳动能力鉴定工作还为认定职工是否为工伤或职业病提供了政策和标准依据,保护了受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所在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之日起30日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特殊情况下,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所在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根据属地原则,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处理根据第一款规定应由其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期间发生的符合法规的工伤待遇费用由该用人单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