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8-0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21条的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具体而言:
继承从被继承人生理死亡或宣告死亡时开始。对于失踪人被宣告死亡的情况,继承的时间为法院判决中确定的失踪人死亡的日期。
如果几个相互有继承关系的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并且无法确定死亡的先后顺序,根据法律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如果几个死亡人辈份不同,则推定长辈先死亡。如果几个死亡人辈份相同,则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人,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
继承的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通过《民法典》对此进行明确规定,既保护了被继承人和继承人的合法继承权,又减少了因继承权问题引发的民事纠纷。
法定继承顺序是指法定继承人参与继承的先后次序。被继承人死后,并非所有的法定继承人都可以同时继承遗产,而是要按照法律规定的先后顺序依次继承。
我国《民法典》根据婚姻关系、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共同生活和经济依赖程度等因素,规定了两个继承顺序:
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
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此外,《民法典》还规定了代位继承人和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的继承权,作为对法定继承人两个顺序的补充。
在当代社会中,如果要严格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进行继承,首先需要考虑是否有遗嘱。如果存在遗嘱,则按照遗嘱内容进行继承。只有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才会适用我国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继承范畴,并需要判断是否存在放弃继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