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劳动争议应该怎么办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诉讼法律知识

发生劳动争议应该怎么办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5-01-01

 
172371
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劳动者与单位之间容易发生劳动纠纷,如果不能好好协商的话就比较麻烦了。那么在发生劳动争议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关于这个问题,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的争议,涉及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解决劳动争议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1.固定证据

劳动者应保存好相关证据,特别是对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这包括工资支付凭证、社会保险缴费记录、考勤记录、厂牌、工卡等。如果没有这些资料,劳动者应及时向劳动部门投诉,以确保劳动关系得以确认。

2.协商调解

无论发生何种性质的劳动争议,劳动者应首先选择与用人单位协商或调解的方式解决。这种方式处理劳动争议的成本最低,对劳动者最有利。

3.仲裁诉讼

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与劳动者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能达成一致,劳动者应及时进行仲裁诉讼。如果符合申请法律援助条件,劳动者应委托专业律师申请援助。即使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也应聘请专业的法律人士提供专业的法律帮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当事人不愿意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如果不愿意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非本法另有规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的特征

1.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的争议

劳动纠纷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劳动关系当事人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者是指与中国境内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以及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用人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与劳动者订立了劳动合同的单位。不具备劳动关系主体身份的争议不属于劳动纠纷范畴。例如,劳动者之间的争议、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力流动引发的争议、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与劳动行政管理机构之间的争议、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与劳动服务主体之间的争议等,都不属于劳动纠纷。

2.涉及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

劳动纠纷的内容涉及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旨在实现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之间的关系。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不是为了实现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那么这种争议就不属于劳动纠纷范畴。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就业、工资、工时、劳动保护、劳动福利、职业培训、民主管理、奖励惩罚等。

3.表现为非对抗性矛盾或对抗性矛盾

劳动纠纷可以表现为非对抗性矛盾或对抗性矛盾,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劳动纠纷表现为非对抗性矛盾,但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延伸阅读
  1. 工伤赔偿及相关待遇
  2.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具体有哪些?
  3. 用工单位延长工作时间的法律规定
  4. 拖欠工资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5. 电子合同原始版仲裁有效吗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 未签订劳动合同是否赔偿双倍工资?
  3.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
  4. 无证驾驶发生事故,是否算工伤?
  5. 劳动争议一审败诉怎么办
  6. 劳动争议调解后一方不执行怎么办
  7. 实习生个人劳动争议案件请律师要多少钱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大连市劳动合同范本
  2. 带薪实习协议范本
  3. 暑期实习协议范本
  4. 事业单位实习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