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成立劳动关系诉讼时效是多少年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知识

确认成立劳动关系诉讼时效是多少年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8-31

 
171237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出现劳动争议的时候,是需要确认双方劳动关系的,而劳动争议是可以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的,那么确认成立劳动关系诉讼时效是几年?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确认成立劳动关系的,如果是申请劳动仲裁确认的,是有时效规定的,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仲裁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

如果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将中止。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将继续计算。

对于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关系,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然而,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劳动者应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

二、如何确认劳动关系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主体资格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劳动部的相关规定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其中包括个体工商户、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作为事实劳动者的条件包括:

1、年满16周岁。根据劳动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有年满16周岁的公民才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才能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

2、本人依法行使劳动权利。

3、某些工种对未成年劳动者和妇女有所限制,如井下工作、繁重体力劳动等。

(二)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

然而,这些规章制度必须是依法程序制定的,并且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用人单位已向劳动者公示的规章制度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延伸阅读
  1. 工地工资拖欠的解决方法
  2. 厂方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争议
  3. 确认劳动关系能否中断索要工资的时效
  4. 合同易主员工如何赔偿
  5. 一、事实劳动关系的分类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实习合同的解除权利与责任
  2.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3. 劳动关系转移及经济补偿
  4.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
  5. 农民工维权:合法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
  6. 哺乳期内被调岗的合法性
  7.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合同下载

  1. 珠海市劳动合同范本
  2. 昆明市劳动合同范本
  3. 福州市劳动合同范本
  4. 技术岗劳动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