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2-28
定金是合同法中明确规定的一种合同履行的担保形式。根据合同的约定,定金可以是违约定金、定约定金或其他订金形式。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定金只相当于预付款,不适用双倍罚则。预付款是一方违约时,双方按照约定执行;如果没有约定,则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执行。
1992年3月,深圳甲公司和山东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供应1万台日本热水器,总价款为1500万元,价格条件为CIF山东烟台。合同约定乙公司在4月30日前支付货款的10%作为定金,并在支付后7天内开具信用证。同时,合同规定甲公司必须在1992年12月31日前分批交货完毕,货物余款按照每批交货的实际数量扣除当批货已付的10%的定金由乙公司一次付清提货。甲公司还必须保证货物的数量、质量及交货期(10月31日前),否则按照该批货物价款的5%赔偿。
4月2日,双方签订了一份补充合同,约定如果山东烟台港不办理此货物入关手续,乙公司应立即通知甲公司,合同价格条件改为CIF广西北海,交货地点为广西北海。货物单价上调2%,即每台1800元。甲公司负责安排公路和铁路运输,运费由乙公司承担。补充合同规定在收到乙公司有关烟台港不办理入关手续的电报通知后才生效。
4月28日,乙公司向甲公司汇出了100万元的定金。7月3日,甲公司通知乙公司第一批货物已到北海,请乙公司立即到北海提货。乙公司在接到通知后派人携汇票赴北海提货,并按每台1500元而非1800元办理交款手续。8月23日,甲公司通知乙公司在北海提取第二批货物,并对第一批货的货款额提出异议。乙公司则对交货地点和陆路运输费用的承担问题产生异议,要求甲公司支付陆路运输费用并承担改变交货地点的违约责任。因此,甲公司未支付第二批货物货款。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间发生争议,双方未能达成一致,甲公司未再向乙公司提供合同约定的货物。
12月5日,乙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决甲公司双倍返还未履行货物部分的定金,支付违约金和其他费用等,并终止合同。甲公司答辩称,双方的补充协议已经生效,乙公司未及时支付货款已经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责任。
补充合同作为对主合同的补充和修改,可以作为合同的附件与主合同一同生效,或者在双方约定的生效条件成立时产生约束力。在本案中,双方签订的补充合同是一个附条件的对主合同进行修改的法律文件。该补充合同规定了在乙公司关于“烟台港不办理此货”的电报发出后,补充合同生效,因此双方对货物单价和履行地点采用补充合同的规定而非主合同的规定。
根据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乙公司并未向甲公司发出关于“烟台港不办理此货”的电报通知。因此,甲公司主动提出在北海交货的要求属于违反合同的行为。然而,在接到甲公司关于变更交货地点的通知后,乙公司未就此提出异议,反而在甲公司提出的交货地点办理了提货和交款手续。这表明乙公司通过自身的行为对甲公司的变更履行地点行为予以了认可。因此,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间通过乙公司的追认行为达成了关于交货地点的变更,导致补充合同在事实上已经成立。因此,该补充合同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双方在履行中的权利义务应当按照补充合同的规定执行。
根据《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应当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在本案中,双方签订的主合同和补充合同均已发生法律效力,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然而,在实际履行中,甲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继续履行,属于违反合同的行为,应承担延期供货的违约责任。乙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的规定完成自身的义务,其行为也违反了合同赋予的义务,乙公司同样出现违约的行为,其关于补充合同未成立而应免除其延期付款义务的抗辩没有法律依据。因此,乙公司应当承担未按期支付货款的民事责任,对其违约行为负责。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当事人一方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向对方给付定金。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返还给予定金的一方。如果接收定金的一方不履行义务,应当双倍返还定金。然而,执行定金返还的条件是一方当事人有违约行为且具有过错。如果违约人并无过错,例如因不可抗力造成违反合同,则不应执行定金返还。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只有当支付定金的是守约方,且接收定金的一方发生违约行为且有过错时,才能支持双倍返还定金的要求。在本案中,乙公司未能按照合同和补充合同的约定向甲公司及时支付货款和运输费用,发生了违约行为,且乙公司的违约行为属于主观上有过错的行为。乙公司的违约行为导致有关定金返还的法定条件未成立,因此,乙公司无权要求甲公司就未履行部分的货物的定金予以双倍返还。
在本案中,合同的继续履行已经成为不必要,应当予以解除。双方在合同的履行中均有违约行为,属于混合过错导致的共同违约。根据《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各自承担违约责任。在合同被解除后,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双方应根据法律规定清理债权债务,相互间不应再追究责任。